close

 

P1020383.JPG

正面: 兩眼突出

 

側面: 僅簡單兩筆刻劃出翅膀之輪廓

 

P1020384.JPG

 

P1020385.JPG

 

背面: 光滑 並無任何雕刻

 

P1020386.JPG  

 

    在古代喪禮中放入死者口裏的東西稱為琀,琀斂之物有具殼珠玉飾,玉蟬是古玉中常見的器物。

  玉蟬的用途,其一蟬系收斂之用;其二佩蟬是腰間佩帶之用;其三冠蟬系帽上飾玉。玉蟬自商代至明清大量呈現,且風格不同。

  商代玉蟬眼以寬大橢圓形為多,有的嘴部呈擊尖狀,與商代銅鼎上的蟬紋類似,眼下有二道陰刻線,玉質大多受浸,在精微的器物上有方形和圓形組成的淺細陰刻線紋飾,陰刻線有的中間粗兩頭尖,有的一頭粗一頭細,尖端見鋒,刻道有鉈痕跡,運用二條陰刻線以示微突陽紋線是商代常見的紋飾,直線條多於弧形線條是商代玉雕工藝時代特徵之一。

  西周玉蟬仍以大眼為主,兩眼在正面,有的用臣字形紋刻劃蟬眼,眼下有三道陰刻線,蟬翼和背面大多光素元紋,器的外型不規整,僅刻劃輪廊而已,玉質大多較次,器的內部琢磨較平整,兩眼微突有神。西周晚期兩翼開始略為分開,腹部出現三道陰刻線。

  戰國玉蟬雙眼部位開始演變,由兩側雕琢而出,眼形沿襲前代為大眼,頸部有短直線條,斜形短線條及繩紋,兩翼有戰國常見的陰刻線紋飾刻劃翼紋,背面運用弧形陰刻表達蟬腳,線條淺細十分流暢。戰國的琉璃蟬有類似的紋飾。

  漢代玉蟬器型扁薄,頭部平整,雙眼在兩側雕琢或斜形,兩翼中間呈現一道夾縫,腹部刻有五至六道陰刻線不等,蟬翼和腹下端琢成鋒利尖角狀,器物高度平整,兩眼間、頸部、兩翼間及腹部運用推拓磨高超技法,線條粗獷有力,刀刀見鋒,剛勁挺拔,線條無毛道,俗稱“漢八刀”。選用白玉材料創作玉蟬始於漢代。

   東晉玉蟬器型演變為扁圓形,雙眼在兩側呈圓形,兩翼成斜坡度狀,腹部陰刻線比漢代增多,兩翼和腹部運用淺勾淺壓的技法,使其微略突出,雕琢技法近似於漢代,但東晉玉蟬是承上啟下的產物,器型已有明顯的變化從漢代玉蟬扁薄形轉化為扁圓形。

  宋代玉蟬仿古為主,器物上紋飾有雲紋、斜方格紋及各種仿古紋飾,運用推拓磨和勾雲相結合的雕琢技法,宋代盛行摹古,在玉蟬器物上充分體現,紋飾注重對稱,器物製作規整,綜合運用是宋代玉蟬的時代特徵。

  明代玉蟬沿襲東晉風格,器型呈扁圓形,頭部比東晉玉蟬大,兩翼間夾縫較為開寬,下端較狹小,雙翼及腹部運用深勾深壓雕琢技法,刻道呈深窪狀,有明顯的立體感,蟬身有雙勾陰刻線,雙翼有脈紋和麻點狀紋,蟬腳有多而密的細小毛紋,注重寫實和修飾,深勾深壓雕琢技法是明代玉蟬的特徵。

   清代玉蟬器型有圓形、橢圓形和扁形,紋飾多樣,仿古與寫實相結合,構思豐富,應有盡有,乾隆年間選料嚴格,選用羊脂白玉製作的玉蟬,雕琢工藝極為講究,精雕細琢,一絲不苟,陰陽線條運用自然十分流暢。

 by 史濟宏

上述資料來源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0Jty8DWCGR98yNtr9eY-/article?mid=403&sc=1

(以上內容有標示出處 純分享 若是作者感到冒犯 會直接刪除本文 謝謝!!)

 

 

所以根據上述 再仔細觀察 無法歸納為何時期之玉蟬

但是本玉禪為青黃玉

質地堅硬 沁色偏紅

但究竟是真古玉還是仿古玉仍須進一步考究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wei05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